生育率雪崩,學區房還能買嗎?
文章類別:人力資源培訓發布時間:2025年5月21日點擊量: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兩組數據,令人心生憂慮。2024 年,幼兒園在園人數比上年減少了 509 萬人,全國小學在校生較上一年減少了 251.6 萬人。這是小學人數首次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同比減少,“斷崖式下跌” 的形容毫不為過。而這一現象的根源,正是出生人口的持續大跌。
2016 年和 2017 年,全面二孩政策集中釋放,出生人口一度達到 1786 萬人的高峰。然而,熱度并未持續,自 2018 年起,出生人口開始暴跌,當年減少了兩百多萬,此后更是逐年遞減,到 2023 年,出生人口僅為 902 萬。2018 年出生的孩子,在 2024 年恰好進入小學階段,這也解釋了為何當年小學生入學人數出現暴跌。實際上,幼兒園入園人數早在幾年前就已呈現出暴跌態勢,且隨著后續生育率的持續下降,未來幾年小學生人數還將連年減少,這種趨勢似乎難以逆轉。
分區域來看,東北地區的情況尤為嚴峻。在過去十一年間,東北三省的小學生共計減少了 127.27 萬人,其中黑龍江減少了 80.8 萬,遼寧減少 13.6 萬,吉林減少了 32.87 萬。中西部的大量鄉鎮也出現了小學生流失的現象,網絡上流傳的一些照片令人感慨,偌大的教室中,僅有寥寥幾個學生。盡管老師們堅守崗位,甚至出現一個班級六七個老師只帶一個學生的 “豪華配置”,但學生仍不斷跟隨家長前往大城市求學。隨著學生的離去,學校也紛紛倒閉。2012 年,全國小學數量為 22.86 萬所,到 2023 年,僅剩下 14.35 萬所,十一年間減少了 8.51 萬所。學校的關停,直接影響到教師的就業,如今許多地方聘任教師已從編制制改為聘任制,即便如天津這樣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也在跟進。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為應對未來學生人數減少而提前做出的裁員準備。
小學和幼兒園人數的減少,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的便是教師行業,與之相關的教培行業也變得冷冷清清。曾幾何時,縣城學區房炙手可熱,家長們為了孩子能就讀優質學校,不惜托關系、找門路,甚至斥巨資買房。然而,隨著小學生人數的驟減,學區房不再吃香,部分學校甚至出現招生不滿的情況。以往,學區房相較于普通房子,每平米往往有 1000 元左右的溢價,如今這一溢價已基本被抹平??h城實驗小學的教育資源不斷流失,教學質量下滑,許多家長無奈之下,只能前往市區租房陪讀。小學生數量的減少,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從鄉村蔓延到鄉鎮,再到縣城,越是低能級的城市,這一現象越明顯,當地的教育產業鏈也逐漸萎縮。
原本以為一線城市的情況會好一些,但實際并非如此。在經歷了 2023 年的小學生人數暴漲后,2024 年一線城市也開始出現下跌趨勢。以廣州為例,2023 年小學在校生人數為 129.45 萬人,較 2022 年增加了 9.03 萬人,然而到了 2024 年便開始下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情況也類似,在 2023 年小學生人數有所增加后,2024 年也紛紛出現招生數量減少的情況。財新雜志發布的《再探學區房成色》一文披露,廣州傳統教育強區越秀區,2024 年 9 月公辦小學一年級共計招生 351 個班,同比減少 74 個;中心城區天河區公辦小學一年級共計招生 408 個班,同比減少 53 個。南方都市報也披露,2024 年廣州民辦小學的計劃招生班數和人數均在下降。21 世紀經濟報道顯示,北京多個區的小學入學人數出現下跌,2024 年海淀區小學生預計減少 3.4 萬人,西城減少 2 萬人。深圳的情況較為復雜,小升初依舊火爆,帶動初中的學區房熱度上升,但在小學和幼兒園階段,2024 年已出現入學積分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校,甚至包括一些重點學校,開始實行租房即可入學的政策。
上海松江區教育局在 2024 年官宣了四所小學終止辦學的消息,幼兒園關停的情況更為普遍,一些口碑良好的幼兒園也因生源不足而關閉,甚至有幼兒園被改造成養老院,如嘉定北水灣幼兒園的部分區域已變成嘉盛社區開設的養老服務站,長寧區愚園路的姚家角幼兒園現已成為上海頤養第一敬老院。雖然短期內,一線城市憑借龐大的人口基數,學區房尚未受到巨大沖擊,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一個潛在的利空因素。
面對這樣的形勢,不少家長感到困惑:如今樓市出現小陽春,學區房成交再度火熱,為了孩子的教育,是否應該跟風購買學區房?未來學區房還能保持熱度嗎?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深入分析學區房價值的影響因素。
教育資源的稀缺性與分布不均
長期以來,學區房之所以備受追捧,核心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以及分布不均。在中國,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極為重視,不惜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只為讓孩子能進入一所好學校。而學區房,作為進入優質學校的 “敲門磚”,承載了家長們對孩子未來的殷切期望。在一些大城市,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質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重點學校往往擁有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些因素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然而,隨著生育率的持續下降,未來入學的學生數量將大幅減少,這一變化將對教育資源的供需關系產生深遠影響。在學生人數減少的情況下,學校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為了吸引生源,學??赡軙扇「鞣N措施來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競爭力。一些原本教學質量一般的學校,可能會加大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投入,引進優秀教師,改善教學設施,從而縮小與重點學校之間的差距。同時,教育部門也可能會對教育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和調整,以實現教育公平。例如,通過教師輪崗制度,讓優秀教師在不同學校之間流動,將優質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帶到更多的學校;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其教學水平。這些舉措都可能導致學區房所依托的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逐漸減弱,其價值也將受到影響。
政策調控對學區房的影響
除了生育率下降這一因素外,政策調控也是影響學區房價值的重要變量。近年來,為了促進教育公平,抑制學區房價格的過快上漲,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學區房的調控政策。
多校劃片政策是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傳統的單校劃片模式下,一套學區房對應一所特定的優質學校,這使得學區房的價值被過度放大,價格居高不下。而多校劃片政策的實施,打破了這種一對一的對應關系,將多個學校劃定為一個學區,購房家庭的孩子通過隨機派位的方式,可能被分配到學區內的任何一所學校。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弱化房產與學校之間的直接聯系,降低學區房的確定性和稀缺性,從而抑制學區房價格的非理性上漲。例如,北京、深圳等地推行多校劃片政策后,一些原本因名校資源而溢價數倍的學區房價格出現了明顯下跌。以北京中關村三小學區房 “蜂鳥家園” 為例,其 43 平戶型從 2021 年的 985 萬跌至 2024 年的 550 萬,跌幅高達 45%。
教師輪崗制也是政策調控的重要手段。該制度要求優秀教師在不同學校之間進行定期輪崗,旨在均衡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避免優質師資過度集中在少數名校。通過教師輪崗,普通學校有機會獲得優秀教師的指導和支持,提升教學質量,而名校的師資優勢則相對被稀釋。這一政策的實施,進一步削弱了學區房的價值基礎。因為家長們購買學區房,很大程度上是沖著名校的優質師資去的,當師資力量實現均衡分配后,學區房的吸引力自然會下降。
此外,租售同權政策的探索也對學區房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該政策賦予了租房家庭與購房家庭同等的入學權利,只要符合相關條件,租房家庭的孩子也能在學區內的學校就讀。這一政策的實施,降低了家長們為了孩子上學而必須購買學區房的緊迫感,使得一些家庭可以選擇通過租房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的入學問題,從而減少了對學區房的需求。
人口流動與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人口流動和城市化進程也是影響學區房價值的關鍵因素。在過去,大量人口從農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動,這導致大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對教育資源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為了讓孩子能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許多家庭選擇購買學區房,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城市學區房價格的上漲。
然而,隨著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流動的趨勢也可能發生改變。一方面,由于未來入學人口的減少,大城市的教育資源壓力可能會有所緩解,對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可能會相對減弱。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可能會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提升當地的教育水平,這可能會使得部分人口回流,或者減少向大城市流動的意愿。
此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也可能導致城市內部的區域發展格局發生變化。一些新興區域可能會加大教育設施的建設力度,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從而形成新的教育熱點區域。而一些傳統的學區房區域,可能由于城市更新、學校布局調整等原因,其學區優勢逐漸喪失。例如,隨著城市的擴張,一些原本位于城市邊緣的學校,可能因為周邊新建了更多的學校,或者城市規劃的調整,導致其學區范圍發生變化,學區房的價值也隨之受到影響。
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轉變。過去,“唯分數論”“唯名校論” 盛行,家長們普遍認為只有讓孩子進入名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將來才能有好的發展。因此,為了孩子能上名校,不惜花費巨資購買學區房。
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識到,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一個多元化的過程,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綜合素質培養同樣重要。他們不再僅僅將目光局限于名校,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需求。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花費大量的金錢購買學區房,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不如選擇一個更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環境,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
這種教育觀念的轉變,也將對學區房的需求產生一定的影響。當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盲目追求名校學區房時,學區房的市場需求可能會進一步減少,其價值也將面臨調整。
學區房的未來走勢與投資建議
綜合以上因素來看,隨著生育率的持續下降,學區房的未來走勢充滿了不確定性。在短期內,由于教育資源的調整和政策的實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顯現效果,以及部分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剛性需求,學區房可能仍會保持一定的熱度,價格也可能相對穩定。但從長期來看,學區房的價值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對于有購房需求的家庭來說,如果是出于孩子上學的剛性需求,且經濟條件允許,購買學區房時需要更加謹慎。要充分考慮學校的未來發展趨勢、政策變化的影響以及房屋的居住屬性等因素。盡量選擇那些教育資源優質且相對穩定,同時居住環境較好的學區房。避免購買那些僅僅依靠學區概念支撐,房屋質量差、居住舒適度低的 “老破小” 學區房,因為這類房產在學區房價值下降的趨勢下,可能面臨較大的貶值風險。
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學區房的風險已經明顯增加。過去,學區房憑借其稀缺性和保值增值的特性,成為房地產投資的熱門選擇。但如今,隨著生育率下降、政策調控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學區房的投資價值已大打折扣。未來學區房溢價率可能會從高峰期的 50%-100% 回落至 20%-30%,與普通住宅價差趨于合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謹慎評估投資學區房的風險和收益,避免盲目跟風投資。如果仍然看好房地產投資,可以考慮選擇那些具有綜合優勢的房產,如地段優越、交通便利、商業配套完善、生態環境良好的房產,這類房產的價值相對更加穩定,受單一因素影響的程度較小。
生育率的雪崩式下降,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學區房市場的格局。未來,學區房的價值將不再僅僅取決于教育資源這一個因素,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無論是家長還是投資者,都需要密切關注這些變化,理性看待學區房的價值,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上一篇:現階段黃金還值得購買嗎?
下一篇: 沒有了